>>>welcome visitor, haven't logged in. Login
Subscribe Now Contact us  
Font Size:  A A A Search “Fabao” Window English 中文 = 简体  繁体
  Favorite   DownLoad   Print
 
People v. Zheng Niansheng (criminal case of embezzlement of public funds)
郑年胜挪用公款案——挪用公款与挪用资金的区分认定
【法宝引证码】
  • Type of Dispute: Criminal-->Graft & Bribery
  • Legal document: Judgment
  • Judgment date: 12-13-2012
  • Procedural status: Trial at Second Instance
*尊敬的用户,您好!本篇仅为该案例的英文摘要。北大法宝提供单独的翻译服务,如需整篇翻译,请发邮件至database@chinalawinfo.com,或致电86 (10) 8268-9699进行咨询。
*Dear user, this document contains only a summary of the respective judicial case. To request a full-text translation as an additional service, please contact us at:  + 86 (10) 8268-9699 database@chinalawinfo.com

People v. Zheng Niansheng (criminal case of embezzlement of public funds)
(criminal case of embezzlement of public funds)
郑年胜挪用公款案——挪用公款与挪用资金的区分认定
[Key Terms]
embezzlement of public funds ; embezzlement of funds ; government workers ; non-government workers
[核心术语]
挪用公款;挪用资金;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
[Disputed Issues]

In a collective embezzlement crime by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workers, if those involved are all major offenders and play similar roles, they have committed the crime of embezzling public funds.
[争议焦点]
1.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挪用犯罪中,两人均系主犯且作用相当,构成挪用公款罪
[Case Summary]

In a collective embezzlement crime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workers shall be distinguished as main and accessory offenders and then the major offender shall be convicted. Where in such a crime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workers are all main offenders and played rather similar roles...
[案例要旨]
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挪用犯罪中应当区分主从犯根据主犯的性质认定。在共同挪用犯罪中...

Full text is omitted.

 

郑年胜挪用公款案

 ——挪用公款与挪用资金的区分认定

 关键词:挪用公款;挪用资金;共犯;共管资金
 [裁判要点]
 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分别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挪用国有公司与非国有公司共同设立的银行共管账户的资金的行为,应当区分主从犯,根据主犯的性质认定;如果罪责相当,无法区分主从犯,一般成立挪用公款罪。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案件索引]
 一审: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12)佛中法刑二初字第10号(2012年7月25日)
 二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2)粤高法刑二终字第182号(2012年12月13日)
 [基本案情]
 上诉人郑年胜于2010年12月起任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委常委、祖庙街道党工委书记;2011年1月起兼任佛山名镇功能区管委会主任,负责管委会全面工作,分管招商和资金工作;2011年7月20日起兼任佛山名镇功能区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协助执行总指挥开展日常工作,分管动迁安置部、招商服务部和安全保障部。郑年胜在担任上述职务期间,实施了下列犯罪行为:
 2011年1月29日,佛山古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镇公司”,是禅城区政府和祖庙街道办事处为佛山名镇改造项目而设立的公司)与沿海地产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沿海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双方就佛山名镇改造项目进行合作的相关事宜。2011年3月15日,佛山名镇功能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是禅城区委、区政府为实施佛山名镇改造项目而成立的管理机构)与沿海公司签订《佛山名镇“三旧改造”及安置房建设项目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就佛山名镇第一街区“三旧改造”与安置房建设开发进行合作的相关事宜,其中,约定沿海公司为配合管委会和古镇公司对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动迁工作,在协议生效后向管委会预付人民币(以下币种同)3亿元作为资金支持,该款支付至双方共同设立的银行共管账户由双方共管,共管款项在沿海公司按约取得相应土地使用权后解除共管,由管委会专项用于该项目的征地动迁安置等工作;如沿海公司未能取得相应土地使用权而解除双方协议时,共管账户内的资金应解除共管并连同孳息全部返还给沿海公司。2011年3月28日,沿海公司向古镇公司设立的银行共管账户汇人3亿元。
 2011年5月初,时任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的郑年胜提议并与时任沿海公司佛山项目总经理的同案人刘铁兵(已另案判决)合谋将上述共管账户中的1亿元资金解除共管挪至他处,两人并约定了事后各自控制使用的数额。之后,刘铁兵按郑年胜的安排,向沿海公司董事长江鸣谎称禅城区政府可能要将上述共管资金全部用于佛山名镇项目之外的其他用途,建议先将其中的1亿元资金解除共管,并转存至其他地方。江鸣表示同意但要求管委会承诺仍然承担对1亿元资金的监管责任,并保证专款专用。郑年胜遂利用职务之便,一方面于同年5月9日通过管委会发函给沿海公司,承诺管委会在提前解除共管后仍承担对该1亿元资金的监管责任,保证该1亿元资金仍专用于佛山名镇项目的约定用途,并按月向沿海公司告知资金用途、去向,还保证在双方协议终止或解除的情况下将1亿元资金返还给沿海公司;另一方面则通过管委会发函指令古镇公司于同年5月13日从共管账户中汇付1亿元至广东南湖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湖国旅公司”)的账户上。南湖国旅公司收到上述资金后,于同年5月和8月先后转付3000万元给刘铁兵,刘铁兵将其中160万元用于向郑年胜行贿,余款则用于其个人开办公司的经营活动;另7000万元则由南湖国旅公司用于经营活动并约定向郑年胜个人支付利息。
 2011年8月,沿海公司向管委会补发一份《资金调动函》,要求管委会将共管账户内的1亿元资金解除共管后调人南湖国旅公司账户并倒签日期为2011年5月12日。
 ......

Dear visitor, as a premium member of this database, you will get complete access to all content.Please go premium and get more.

1. To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please call 400-810-8266 Ext. 171.

2. Binding to the account with access to this database.

3. Apply for a trial account.

4. To get instant access to a document, you can Pay Amount 【¥600.00】 for your single purchase.
 
您好:您现在要进入的是北大法宝英文库会员专区。
如您是我们英文用户可直接 登录,进入会员专区查询您所需要的信息;如您还不是我们 的英文用户;您可通过网上支付进行单篇购买,支付成功后即可立即查看本篇内容。
Tel: +86 (10) 82689699, +86 (10) 82668266 ext. 153
Mobile: +86 13311570713
Fax: +86 (10) 82668268
E-mail:info@chinalawinfo.com
     
     
Scan QR Code and Read on Mobile
【法宝引证码】        北大法宝en.pkulaw.cn
Message: Please kindly comment on the present translation.
Confirmation Code:
Click image to reset code
 
  Translations are by lawinfochina.com, and we retain exclusive copyright over content found on our website except for content we publish as authorized by respective copyright owners or content that is publicly available from government sourc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gal systems, and cultur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law are for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Please use the official Chinese-language versions as the final authority. Lawinfochina.com and its staff will not b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liable for use of materials found on this website.

We welcome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which assist us in continu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materials as we dynamically expand content.
 
Home | About us | Disclaimer |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