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visitor, haven't logged in. Login
Subscribe Now Contact us  
Font Size:  A A A Search “Fabao” Window English 中文 = 简体  繁体
  Favorite   DownLoad   Print
 
People v. Qin Zhihui (criminal case of slander and disturbing the peace)
秦志晖诽谤、寻衅滋事案——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犯罪的司法认定
【法宝引证码】
*尊敬的用户,您好!本篇仅为该案例的英文摘要。北大法宝提供单独的翻译服务,如需整篇翻译,请发邮件至database@chinalawinfo.com,或致电86 (10) 8268-9699进行咨询。
*Dear user, this document contains only a summary of the respective judicial case. To request a full-text translation as an additional service, please contact us at:  + 86 (10) 8268-9699 database@chinalawinfo.com

People v. Qin Zhihui (criminal case of slander and disturbing the peace)
(criminal case of slander and disturbing the peace)
秦志晖诽谤、寻衅滋事案——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犯罪的司法认定
[Key Terms]
information network ; false information ; crime of defamation ; crime of disturbing the peace
[核心术语]
信息网络;虚假信息;诽谤罪;寻衅滋事罪
[Disputed Issues]

Where any person fabricates and spreads false information causing damage to a certain person's reputation and seriously disturbs the peace, under what crime is the person to be convicted?
[争议焦点]
行为人编造、散布虚假信息,给特定自然人名誉造成损害,并导致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应当如何定罪?
[Case Summary]

Under Article 1 and Paragraph 2 Article 5 of the Interpretaion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n Sever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Law in the Handling of Defamation through Information Networks and Other Criminal Cases whoever fabricates facts that damage another person's reputation and spreads such fabrications on an information network shall be convicted of and punished for the crime of defamation; whoever speads false information on an information network shall...
[案例要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和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行为人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应构成诽谤罪;而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

Full-text omitted.

 

秦志晖诽谤、寻衅滋事案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犯罪的司法认定

 关键词:诽谤罪;寻衅滋事罪;信息网络;公诉
 【裁判要点】
 被告人利用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包括“捏造并散布”“篡改并散布”“明知虚假事实而散布”三种行为方式,同一诽谤信息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系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应适用公诉程序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诽谤多人,并不要求诽谤其中每一人的行为均单独构成诽谤罪。被告人编造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构成寻衅滋事罪。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第四条 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第五条 第二款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案件索引】
 一审: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13)朝刑初字第2584号(2014年4月17日)
 【基本案情】
 公诉机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秦志晖。因涉嫌犯寻衅滋事罪于2013年9月18日被逮捕。
 辩护人:孙晓洋,北京市鑫泰洋律师事务所律师
 辩护人:张力明,北京市鑫泰洋律师事务所律师
 公诉机关指控:
 一、诽谤罪
 被告人秦志晖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间,分别使用“东土秦火火”“淮上秦火火”“江淮秦火火”和“炎黄秦火火”等新浪微博账户捏造损害罗援、杨澜、兰和、张海迪等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引发大量网民转发和负面评论。
 二、寻衅滋事罪
 被告人秦志晖于2011年8月20日,为了自我炒作、引起网络舆论关注、提升个人知名度,使用名为“中国秦火火_f92”的新浪微博账户编造、散布虚假信息攻击原铁道部,引发大量网民转发和负面评论。
 被告人秦志晖作案后于2013年8月19日被公安机关查获归案。
 公诉机关就上述指控向法院移送了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及被告人供述等证据,认为被告人秦志晖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编造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其行为已构成诽谤罪、寻衅滋事罪,提请法院依法判处。
 被告人秦志晖对公诉机关的指控未提出异议。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为:(1)起诉书指控诽谤杨澜、兰和的博文系由秦志晖所发布的证据不足;秦志晖的行为既不属于捏造、篡改事实并散布,也不属于明知是捏造的事实而散布;本案诽谤部分不属于公诉案件。(2)起诉书指控涉及攻击原铁道部的博文系由秦志晖所发布的证据不足;秦志晖的行为不属于编造虚假信息并散布,也不属于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并散布;认定秦志晖的行为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据不足。(3)即使秦志晖的行为构成犯罪,也不应对诽谤和寻衅滋事的事实分别予以法律评价,而应以一罪处理,且其具有认罪悔罪表现,建议对其从轻处罚。
 法院经审理查明:
 一、诽谤的事实
 1.被告人秦志晖明知罗援(男,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系军人,于2013年2月25日使用昵称为“东土秦火火”的新浪微博账户(UID号:3198027857)捏造“罗援之兄罗抗在德国西门子公司任职”的事实,无端质疑罗援及其家人搞“利益交换关系”,并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该信息被转发2500余次,引发大量网民对罗援的负面评价。
 2.被告人秦志晖明知“杨澜(女,阳光媒体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向希望工程虚假捐赠”系捏造的事实,于2013年7月15日使用昵称为“淮上秦火火”的新浪微博账户(UID号:3621506850)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该信息被转发700余次,引发大量网民对杨澜的负面评价。
 3.被告人秦志晖在信息网络上看到了“兰和(男,35岁)被老女人包养”的不实信息后,将上述信息篡改为“兰和被老女人周某某包养”,并于2013年7月至8月间使用昵称为“3662708323_307”的新浪微博账户(UID 号:3662708323,昵称又曾为“江淮秦火火”)多次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该信息累计被转发900余次,引发大量网民对兰和的负面评价。
 4.被告人秦志晖于2012年11月27日,使用昵称为“炎黄秦火火”的新浪微博账户(UID号:2930912765)捏造“张海迪(女,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具有德国国籍”的事实并散布,后经网友举报,新浪公司判定上述信息为不实信息,张海迪亦于2012年11月28日通过微博发布澄清声明。被告人秦志晖又于2012年12月31日使用“炎黄秦火火”的新浪微博账户再次发布有关上述信息的博文,在短时间内被转发20余次,引发网民对张海迪的负面评价。
 二、寻衅滋事的事实
 2011年7月23日,甬温铁路浙江省温州市相关路段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即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在事故善后处理期间,被告人秦志晖为了利用热点事件进行自我炒作,提高网络关注度,于2011年8月20日使用昵称为“中国秦火火_192”的新浪微博账户(UID号:1746609413)编造并散布虚假信息,称原铁道部向7·23甬温线动车事故中外籍遇难旅客支付3000万欧元高额赔偿金。该微博被转发11000次,评论3300余次,引发大量网民对国家机关公信力的质疑,原铁道部被迫于当夜辟谣。被告人秦志晖的行为对事故善后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裁判结果】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于2014年4月17日作出(2013)朝刑初字第2584号刑事判决,认定被告人秦志晖犯诽谤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秦志晖未上诉,公诉机关亦未抗诉,本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

Dear visitor, as a premium member of this database, you will get complete access to all content.Please go premium and get more.

1. To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please call 400-810-8266 Ext. 171.

2. Binding to the account with access to this database.

3. Apply for a trial account.

4. To get instant access to a document, you can Pay Amount 【¥1000.00】 for your single purchase.
 
您好:您现在要进入的是北大法宝英文库会员专区。
如您是我们英文用户可直接 登录,进入会员专区查询您所需要的信息;如您还不是我们 的英文用户;您可通过网上支付进行单篇购买,支付成功后即可立即查看本篇内容。
Tel: +86 (10) 82689699, +86 (10) 82668266 ext. 153
Mobile: +86 13311570713
Fax: +86 (10) 82668268
E-mail:info@chinalawinfo.com
     
     
Scan QR Code and Read on Mobile
【法宝引证码】        北大法宝en.pkulaw.cn
Message: Please kindly comment on the present translation.
 
Confirmation Code:
Click image to reset code
 
  Translations are by lawinfochina.com, and we retain exclusive copyright over content found on our website except for content we publish as authorized by respective copyright owners or content that is publicly available from government sourc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gal systems, and cultur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law are for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Please use the official Chinese-language versions as the final authority. Lawinfochina.com and its staff will not b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liable for use of materials found on this website.

We welcome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which assist us in continu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materials as we dynamically expand content.
 
Home | About us | Disclaimer |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