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visitor, haven't logged in. Login
Subscribe Now Contact us  
Font Size:  A A A Search “Fabao” Window English 中文 = 简体  繁体
  Favorite   DownLoad   Print
 
Notice of the China Futures Association on Issuing the Rul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econdary Debt of Futures Companies(Title Only) [Effective]
中国期货业协会关于发布《期货公司次级债管理规则》的通知 [现行有效]
【法宝引证码】
*尊敬的用户,您好!本篇仅为该法规的标题。北大法宝提供单独的翻译服务,如需整篇翻译,请发邮件至database@chinalawinfo.com,或致电86 (10) 8268-9699进行咨询。
*Dear user, this document contains a translation of only the title of this law or regulation. To request a full-text translation as an additional service, please contact us at:  + 86 (10) 8268-9699 database@chinalawinfo.com

中国期货业协会关于发布《期货公司次级债管理规则》的通知

各期货公司:
《期货公司次级债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已经中国期货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原则审议通过,根据理事会意见修改后,现予以发布。各公司在落实《规则》中遇到的问题可向我协会咨询或反映。
联系人:符文翔  电话:010-88086242
邮箱:member@cfachina.org特此通知。
附件:期货公司次级债管理规则
二○一五年四月三日
期货公司次级债管理规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期货公司次级债管理,促进期货公司健康发展,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期货公司次级债,是指期货公司向股东或机构投资者定向借入的清偿顺序在普通债之后的次级债务(以下简称次级债务),以及期货公司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清偿顺序在普通债之后的有价证券(以下简称次级债券)。
次级债务、次级债券为期货公司同一清偿顺序的债务。
  第三条 次级债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第四条 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协会的自律规则,对期货公司借入或发行次级债进行自律管理。
  第五条 期货公司可以向下列机构投资者借入或发行次级债:
(一)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以及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等;
(二)前述金融机构面向投资者发行的理财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投连险产品、基金产品、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产品,以及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
(三)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0 万元的企业法人、合伙企业;
(四)经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投资者。
  第六条 次级债分为长期次级债和短期次级债。
期货公司借入或发行期限在1 年以上(不含1 年)的次级债为长期次级债。
期货公司为满足正常流动性资金需要,借入或发行期限在3 个月以上(含3 个月)、1 年以下(含1 年)的次级债为短期次级债。
  第七条 长期次级债可按一定比例计入净资本,到期期限在3 年、2 年、1 年以上的,原则上分别按100%、70%、50%的比例计入净资本。
短期次级债不计入净资本。
  第八条 期货公司借入或发行次级债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借入或募集资金有合理用途;
(二)次级债应以现金或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形式借入或融入;
(三)借入或发行次级债数额应符合以下规定:
1.次级债计入净资本的数额不得超过净资本(不含次级债累计计入净资本的数额)的50%;2.负债与净资产的比例、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等各项风险监管指标不触及《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规定的预警标准。
(四)次级债券募集说明书内容或次级债务合同条款符合期货公司监管规定。
  第九条 期货公司借入或发行次级债应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对以下事项作出决议:
......

您好:您现在要进入的是北大法宝英文库会员专区。
如您是我们英文用户可直接 登录,进入会员专区查询您所需要的信息;如您还不是我们 的英文用户您也可以单独购买本篇翻译 购买流程
Tel: +86 (10) 82689699, +86 (10) 82668266 ext. 153
Mobile: +86 13311570713
Fax: +86 (10) 82668268
E-mail:info@chinalawinfo.com
     
     
Scan QR Code and Read on Mobile
【法宝引证码】        北大法宝en.pkulaw.cn
Message: Please kindly comment on the present translation.
Confirmation Code:
Click image to reset code
 
  Translations are by lawinfochina.com, and we retain exclusive copyright over content found on our website except for content we publish as authorized by respective copyright owners or content that is publicly available from government sourc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gal systems, and cultur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law are for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Please use the official Chinese-language versions as the final authority. Lawinfochina.com and its staff will not b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liable for use of materials found on this website.

We welcome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which assist us in continu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materials as we dynamically expand content.
 
Home | About us | Disclaimer |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