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visitor, haven't logged in. Login
Subscribe Now Contact us  
Font Size:  A A A Search “Fabao” Window English 中文 = 简体  繁体
  Favorite   DownLoad   Print
 
Suzhou Wuliangcai Glasses Co., Ltd. v. Shanghai Sanlian (Group) Co., Ltd. (appeal of dispute over infringement of trademark and unfair competition)
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等商标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上诉案
【法宝引证码】
*尊敬的用户,您好!本篇仅为该案例的英文摘要。北大法宝提供单独的翻译服务,如需整篇翻译,请发邮件至database@chinalawinfo.com,或致电86 (10) 8268-9699进行咨询。
*Dear user, this document contains only a summary of the respective judicial case. To request a full-text translation as an additional service, please contact us at:  + 86 (10) 8268-9699 database@chinalawinfo.com

Suzhou Wuliangcai Glasses Co., Ltd. v. Shanghai Sanlian (Group) Co., Ltd. (appeal of dispute over infringement of trademark and unfair competition)
(appeal of dispute over infringement of trademark and unfair competition)
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等商标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上诉案
[Key Terms]
registered trademark ; trade name of an enterprise ; cause to be misled ; infringement ; unfair competition
[核心术语]
注册商标;企业字号;引人误认;侵权;不正当竞争
[Disputed Issues]
When using words that are identical or similar to the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another as the name of one's enterprise on identical or similar products so that the relevant public is caused to be misled, is trademark infringement and unfair competition committed?
[争议焦点]
1.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Case Summary]
As mentioned in Article 1 subparagraph 1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Laws in the Trial of Cases of Civil Disputes Arising from Trademarks the use of words that are identical or similar to the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another as the trade name of an enterprise on identical or similar products so that the relevant public is liable to be misled constitutes an act o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The phrase “prominent use of the name of an enterprise” generally means making words stand out by isolating or differentiating component parts of an enterprise’s name solely using the enterprise’s trade name or using the special script...
[案例要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项规定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属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所谓突出使用企业字号一般来讲是指将字号与构成企业名称的其他组成部分相分离或相区别...

[Full Text]@#
Omitted

 

[正文]@#
#

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等商标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上诉案

@#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
(2009)苏民三终字第0181号@#
   @#
   @#
  上诉人(原审被告)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马莉贞,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阎世强,江苏东方瑞信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马新生,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刘功犹,上海市丰隆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殷荣宝,上海市丰隆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吴良材眼镜公司。@#
  负责人王兆岗,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刘功犹,上海市丰隆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殷荣宝,上海市丰隆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观前店。@#
  负责人钱顺勤,该店总经理。@#
  原审被告吴林泉。@#
  原审被告周彩珍。@#
  上诉人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因与被上诉人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联集团)、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吴良材眼镜公司(以下简称三联吴良材眼镜公司)、原审被告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观前店(以下简称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观前店)、吴林泉、周彩珍商标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不服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苏中民三初字第008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09年7月16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9年9月18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阎世强,被上诉人三联集团、三联吴良材眼镜公司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刘功犹、殷荣宝,原审被告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观前店的负责人钱顺勤到庭参加诉讼。原审被告吴林泉、周彩珍经本院合法传票传唤未到庭,本院依法缺席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三联集团、三联吴良材眼镜公司一审诉称:1807年,店主吴良材将创立于1719年的兼营眼镜业务的“澄明斋珠宝玉器铺”改为专营眼镜业务的店铺,并对外以“吴良材眼镜店”作为店名;1935年,吴良材眼镜公司迁址上海市南京东路设立总店;1956年,吴良材眼镜公司改为公私合营吴良材眼镜公司;吴良材眼镜商店和三联吴良材眼镜公司一直把“吴良材”和“吴良材眼镜”作为企业名称使用。@#
  1989年10月20日,吴良材眼镜商店在第9类“眼镜”等系列商品上获准注册了第501569号“吴良材”商标;1999年6月14日,上海三联商业集团吴良材眼镜公司在第42类“眼镜行服务(包括修理和加工)”上注册了第1284981号“吴良材”商标;上述两注册商标的注册人经过数次变更,分别于2004年1月7日、1月14日转让给三联集团。2004年8月21日,三联集团又在第40类“光学玻璃研磨、光学镜片研磨”等服务类别上注册了第3440248号“吴良材”商标。@#
  多年来,百年老店吴良材眼镜公司以创新的技术和服务引领中国眼镜业发展,吴良材眼镜商品和服务品牌屡获殊荣:1993年10月,上海吴良材眼镜公司被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200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认定三联集团注册商标“吴良材”为“中华老字号”;2002年1月及2005年1月,“吴良材”商标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04年2月25日,三联集团使用在第42类眼镜行服务(包括修理和加工)上的“吴良材”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两原告除了经营自己的直营店外,从1992年起开始实施“吴良材”品牌的外省市连锁加盟战略。至2006年底,“吴良材”品牌的加盟店在全国已遍布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湖南等100多个城市200余家加盟店。至2005年底,吴良材眼镜商店的营业额达到2.28亿元,列全国眼镜零售店首位,两原告及其加盟店每年为宣传“吴良材”品牌投入的广告费达700万元以上,在国际、国内眼镜行业普遍知晓并有着良好声誉。两原告的直营店和加盟店的店面和店内装潢中均使用“吴良材”商标和“吴良材眼镜”字号和标识,在店门和柜台等处使用“吴良材眼镜”腰带,并统一在眼镜盒、眼镜布、名片、包装袋等商品上使用“吴良材”商标和“吴良材眼镜”字号和标识。@#
  2004年,两原告发现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在企业名称中使用与其在先注册的“吴良材”商标相同的“吴良材”文字作为企业名称,且经营与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和服务完全相同的眼镜商品销售和眼镜服务业务。后经调查发现,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企业名称原为“苏州市宝顺眼镜有限公司”,1999年11月5日变更为现名,其分支机构“苏州市宝顺眼镜有限公司吴良材眼镜商店”于1999年11月5日变更为吴良材眼镜公司观前店。在吴林泉和周彩珍经营的加盟店门牌、腰带、名片、包装袋和眼镜盒上突出使用“吴良材”和“吴良材眼镜”文字。并且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还在公司网页上突出使用“吴良材”注册商标。@#
  两原告认为,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将“吴良材”文字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进行变更登记具有主观恶意。其作为一家从事眼镜经营的同行业企业,应当知晓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吴良材眼镜”和“吴良材”商标,其仍将“吴良材”作为企业名称进行登记并在其分支机构的企业名称和加盟店名称中使用,该行为侵害了“吴良材”驰名商标的专用权,同时也违背了公平诚信原则,构成不正当竞争。为此,诉请法院判令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等四被告:1、立即停止侵犯两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权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2、禁止在其网站、加盟店、企业名称所有相关服务上使用“吴良材”注册商标;3、停止使用含有“吴良材”文字的企业名称,变更后的企业名称中不得含有“吴良材”文字;4、赔偿两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5、在自己的网站和《苏州日报》显著位置上向两原告公开赔礼道歉,就其侵权行为消除影响;6、承担因本案发生的合理费用:证据保全公证费9580元、工商查档费3300元、律师费和调查取证费20000元,共计人民币32880元;7、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一审辩称:1、其基于依法取得的“吴良材”字号权从事正常的经营活动,两原告无权限制其行使民事权利,更无权要求其停止使用“吴良材”字号;2、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眼镜行业中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3、眼镜行业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任何企业都不会依赖于服务商标,在其所提供的服务中,服务商标也不能显现出区别服务来源的作用,这是服务商标的特点以及眼镜行业的特点所共同决定的;4、两原告在诉状中自称是“吴良材”的传人,但是该主张没有相关的证据佐证,应当不予采信;5、对照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两原告的“吴良材”商标不具备驰名商标的条件,因此也不能以此对抗他人在先的字号权;6、三联吴良材眼镜公司不是本案的利害关系人,不是适格的原告,没有诉权。并且两原告将几种不同的权利混淆在一起,属于对诉讼权利的滥用。综上所述,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经注册合法取得“吴良材”字号权,经过长期对“吴良材”字号的使用,已经成为眼镜行业的知名企业,其合法的民事权利应当得到保护。请求依法驳回两原告的诉讼请求。@#
  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观前店一审辩称,其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且未突出使用吴良材的商标,请求法院依法驳回两原告的诉讼请求。@#
  吴林泉、周彩珍一审共同辩称:其仅是加盟行为,不应当承担由此导致的侵权责任。@#
  本案一审争议焦点为:1、三联吴良材眼镜公司是否享有诉讼主体资格;二、四被告在其网站、店面招牌、眼镜盒、眼镜布等相关产品和服务上对其“吴良材”字号的使用是否侵害了“吴良材”注册商标专用权;三、四被告将“吴良材”作为其字号登记并使用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四、两原告因商标侵权行为及不正当竞争行为诉请四被告连带赔偿经济损失、负担合理费用以及赔礼道歉等是否有合法依据。@#
  一审法院审理查明:@#
  1989年10月20日,三联吴良材眼镜公司的前身吴良材眼镜商店依法核准注册取得了第501569号“吴良材”文字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第9类“眼镜盒、眼镜链、眼镜”等。后由于企业名称多次变更,该商标也依法变更商标注册人名义两次。1999年6月14日,同样是三联吴良材眼镜公司的前身上海三联商业集团吴良材眼镜公司依法核准注册取得第1284981号“吴良材”文字商标,核定服务项目为第42类“眼镜行服务”。该商标也因企业名称变更依法变更商标注册人名义一次。至2004年1月,上述两个商标均转让至其上级公司三联集团。2004年11月1日,三联集团又将该两商标以普通许可方式无偿许可三联吴良材眼镜公司使用,其中,第1284981号商标的许可使用合同经国家商标局备案。2004年8月21日,三联集团依法核准注册取得第3440248号“吴良材”文字商标,核定服务项目为第40类“光学玻璃研磨;光学镜片研磨”等。2005年11月1日,三联集团亦将该商标以普通许可方式无偿许可三联吴良材眼镜公司使用。本案诉讼中,三联集团于2008年3月14日将上述三个商标均转让由三联集团与三联吴良材眼镜公司共有。@#
  其中,第42类“眼镜行服务”上的第1284981号商标分别于2002年1月和2005年1月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著名商标”。2004年2月25日,国家商标局出具商标驰字第39号“关于认定‘吴良材’商标为驰名商标的批复”,行政认定该商标为驰名商标。@#
  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前身苏州市宝顺眼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顺公司)成立于1992年8月10日。1993年12月4日,设立苏州市宝顺眼镜有限公司经营部(以下简称宝顺公司经营部)作为其分支机构,即本案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观前店之前身。1998年3月31日,宝顺公司经营部依法变更企业名称为“苏州市宝顺眼镜有限公司吴良材眼镜商店”。 1999年11月5日,宝顺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宝顺公司经营部分别依法核准变更名称为“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和“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观前店”,该两名字沿用至今。经营范围为“眼镜验配;批发零售:隐形眼镜及护理用品、钟表、照相器材”。经营过程中,2004年12月14日,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依法核准注册取得第3441691号字母WLC加框商标,核定服务项目为第44类“眼镜行;公共卫生浴;蒸气浴;美容院等”。2006年8月7日,吴良材眼镜公司观前店负责人钱顺勤以个人名义核准注册取得第4076065号“美加奈”文字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第9类“擦眼镜布、光学矫正透镜片(光);眼镜(光学);眼镜框;眼镜架等”。 @#
  吴林泉和周彩珍系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的加盟店业主。其中,吴林泉系“苏州市吴良材眼镜甪直店”业主,该店成立于2004年6月4日。周彩珍系“吴江市横扇镇吴良材眼镜加盟店”业主,该店成立于2006年4月4日。该两被告与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签订的加盟协议均载明“门头店招、店堂装饰的格式由甲方(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提供统一色彩图样。” @#
  关于四被告在店招、柜台背景、公司网站及眼镜盒、眼镜布等相关产品和服务上对其字号和商标的实际使用方式,经一审法院实地勘查核实,为:1、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在网址为www.szwuliangcai.cn的网站主页上方突出标注“WLC(注册商标) 吴良材”字样;2、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观前店在其店堂门外以黑色牌匾醒目标注“苏州吴良材”字样。店堂内柜台下方以玻璃框镜标注“WLC”,店堂内置挂牌标注“苏州吴良材 WLC(注册商标) 中国驰名品牌”字样。眼镜盒上标注“WLC(注册商标) 苏州吴良材眼镜”,眼镜布上标注“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及WLC(注册商标)等;3、吴林泉于店堂门外悬挂“苏州吴良材眼镜甪直店”招牌,其中,“苏州吴良材眼镜”七个字字体相同,“甪直店”三字相比其他字体较小。收银台后方标注“苏州吴良材”字样;4、周彩珍于店堂门外悬挂上排依次标注“WLC(注册商标) 苏州吴良材眼镜”,下排标注“苏州横扇店”的招牌,其中“苏州横扇店”字体较小。收银台后方上排标注“苏州”。下排标注“吴良材眼镜”;5、诉讼中,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确认其在标注“苏州吴良材”的各加盟店内开展有依据客户要求研磨镜片并制作成品眼镜的服务。@#
  关于“吴良材”在眼镜行业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情况。吴良材眼镜店由吴良材始创于1807年,以定配、定制眼镜为主。1926年,该店传至吴良材第五代后人吴国城经营,取名吴良材眼镜公司。1956年,吴国城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将吴良材眼镜公司公私合营,并按国家政策领取了定息。公私合营后,吴良材眼镜公司改名为公私合营吴良材眼镜公司。“文革”期间,公司曾一度停止使用“吴良材”字号而改用他名,至1979年1月,其名称仍为“东海眼镜商店”。1979年2月9日,上海市黄浦区革命委员会出具“关于同意恢复大光明钟表商店等店名的批复”,同意将东海眼镜店恢复为吴良材眼镜店。1987年5月11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财贸办公室出文,同意成立“上海钟表眼镜照相器材联合公司(简称三联公司)”,吴良材眼镜店为其成员单位。在九十年代,吴良材眼镜店又先后改名为上海吴良材眼镜商店、上海吴良材眼镜公司、上海三联商业集团吴良材眼镜公司,至1998年10月,改名为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吴良材眼镜公司,该名称沿用至今。@#
  在吴良材眼镜店的经营过程中,其先后于1993年和2006年被国内贸易部与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经营模式除自体经营外,还先后于九十年代以联营、合资等方式在江苏、浙江等地开设以“吴良材”作为字号的分支机构,其中包括1987年6月设立的“上海吴良材眼镜店南通分店”、1997年5月设立的“上海三联商业(集团)吴良材眼镜昆山店”、1998年1月设立的“嘉兴上海吴良材眼镜有限公司”等。自2002年10月起,两原告开始在江苏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广泛开设加盟店。截至目前,两原告“吴良材”加盟店开设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省市共计260余家。@#
  此外,2001年,吴良材第五代后人吴国城、第六代后人吴自生、吴自立、吴莉莲曾经以本案原告三联吴良材眼镜公司为被告,诉至法院要求其停止妨碍吴良材后人合法使用“吴良材”字号的行为。该案经过上海市二中院一审、上海市高院终审认定三联吴良材眼镜公司对“吴良材”享有企业名称权和商标权,故对吴国城等人的诉讼请求未予支持。@#
  另查明,“吴良材”注册商标被行政认定为驰名商标后,三联集团曾于2004年11月8日向江苏省苏州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苏州工商局)申请撤销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企业名称。苏州工商局对此答复: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名称变更先于“吴良材”驰名商标的认定,故对该请求予以驳回。后三联集团向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提起行政复议,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以被申请人作出的答复没有充足的证据和法律依据为由,依法撤销了苏州工商局的答复行为,并责令其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2007年6月19日,苏州工商局再次出具“关于对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名称争议的复函”,认为三联集团举报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使用“吴良材”字号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请求事项,证据不足,应予补正。@#
......


Dear visitor, as a premium member of this database, you will get complete access to all content.Please go premium and get more.

1. To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please call 400-810-8266 Ext. 171.

2. Binding to the account with access to this database.

3. Apply for a trial account.

4. To get instant access to a document, you can Pay Amount 【¥1700.00】 for your single purchase.
 
您好:您现在要进入的是北大法宝英文库会员专区。
如您是我们英文用户可直接 登录,进入会员专区查询您所需要的信息;如您还不是我们 的英文用户;您可通过网上支付进行单篇购买,支付成功后即可立即查看本篇内容。
Tel: +86 (10) 82689699, +86 (10) 82668266 ext. 153
Mobile: +86 13311570713
Fax: +86 (10) 82668268
E-mail:info@chinalawinfo.com
     
     
Scan QR Code and Read on Mobile
【法宝引证码】        北大法宝en.pkulaw.cn
Message: Please kindly comment on the present translation.
Confirmation Code:
Click image to reset code
 
  Translations are by lawinfochina.com, and we retain exclusive copyright over content found on our website except for content we publish as authorized by respective copyright owners or content that is publicly available from government sourc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gal systems, and cultur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law are for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Please use the official Chinese-language versions as the final authority. Lawinfochina.com and its staff will not b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liable for use of materials found on this website.

We welcome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which assist us in continu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materials as we dynamically expand content.
 
Home | About us | Disclaimer | Chinese